上海花千坊龙凤 第一章:1935年的玻璃柜台(摩登启蒙)
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展柜里,1935年永安公司化妆品专柜的复原场景令人驻足。当年21岁的柜姐陈曼丽的工牌与销售账本并列展示,记录着她创下的月度销售纪录。这位后来创办美容学校的女性,其故事被改编成交响乐《柜台后的春天》,在去年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。
第二章:1982年的纺织车间(坚韧绽放)
原国棉十七厂女工王彩凤的"生产能手"奖状,如今成为杨浦滨江工业遗址馆的珍贵展品。特别的是,展柜同时陈列着她手工编织的毛衣样品,这些在工休时间完成的"作品"见证了一代女工在艰苦环境中的创造力和生活热情。每周六下午,王阿姨还会在现场教授传统编织技法。
第三章:2025年的实验室(智美兼修)
张江科技园的女性创业者林薇,其办公室的智能穿衣镜能自动识别实验数据波动并推荐减压穿搭。这个获得红点设计奖的发明,灵感来自她祖母——一位老上海裁缝的语录:"衣服是心情的翻译官"。在最近的全球科创女性峰会上,这套系统引起国际关注。
爱上海最新论坛